复变函数论
2025年09月19日
数学 / 数学物理方法
4899字
阅读量:Loading

一、复数的基本概念

1、复数的表示

复数有三种表示方法:

  1. 代数表示:

  2. 三角表示:

  3. 指数表示:

    三角表示与指数表示之间的转换利用到了欧拉公式:

上述表示方法中,为复数的模,为复数的辐角。在复平面上的表示为:

1

一个复数的辐角值不能唯一地确定,可以取无穷多个值,并且彼此相差的整数倍. 通常约定,以 表示其中满足条件

的一个特定值,并称 的主值,或的主辐角。于是有:

复数“零”(即实部及虚部都等于零的复数)的辐角没有明确意义。

一个复数的共轭复数,指的是对应的点对实轴的反映,即

2、复数的运算

  1. 整数幂次定义:

  2. 平方运算:

    前者是模的平方,等于复数与其共轭复数的成绩,后者为复数自乘。

  3. 整数根式:

    需要注意:由于复数的辐角不是唯一,可以任意加减的整倍数而保持复数的值不变化, 因此在上面的根式运算中,对应的辐角 也就可以加减的整倍数。从而对于一个给定给定的复数 ,根式运算的结果可能不是唯一,而是有多个值与之相对应。

二、复变函数

1、复变函数的定义

若在复数平面(或球面)上存在一个点集(复数的集合),对于中的每个元素(每一个值),总有一个或多个复数值按一定的规律与之相对应,我们称在复数域上的函数—复变函数,记作

称为函数的宗量(也称变量),为函数的定义域。

2、复变函数举例

  1. 多项式:为正整数)

  2. 有理分式:为正整数,式中的所有系数都是复常数)

  3. 根式:,要注意,这是个多值函数。

  4. 指数:

  5. 三角函数:

    从而推导出 以及。显然这里的三角函数与实数域三角函数有所不同,其取值的范围再不局限于之间,但是函数的周期还是的整数倍。

  6. 双曲函数:

  1. 对数函数:

在上面的公式中,为复数域,为实数域。二者区别很大。

  1. 幂函数:

​ 幂函数可能是单值,也有可能是多值,取决于指数的值

3、复变函数的连续

若函数均连续,则复变函数连续。

4、复变函数的导数

(1) 复变函数导数的定义

设函数是在区域上的单值函数,对于上的某点,如果极限:

存在,并且该极限值与的方式无关,则称函数点是可导,极限值称为函数点的导数(或微商),以来表示。 注意:复变函数导数定义在形式上跟实变函数导数定义相同,但复变函数可导的要求要严格得多:从复变函数导数的定义来看,作为复数,具有无数种方式,比如可以是 (沿着复平面的实轴),可以是 (沿着复平面的实虚轴),也可以是。要求其导数存在, 上述极限就应该与 的方式无关,也就是说,在复平面上沿不同方向所求得的极限具有相同值。

(2)导数的两种特殊情形

  1. 沿着复平面的实轴方向逼近,即:

  2. 沿着复平面的虚轴方向逼近,即:

(3)柯西-黎曼方程(C-R方程)

前面已经推导了导数的两种特殊情形,类比二元函数、全微分方程的相关知识,我们可以类比得出复变函数可导的必要条件,如果函数在点可导,则上面两种特殊极限必须存在并且相等,即:

上式即为柯西-黎曼方程,不满足柯西-黎曼方程的复变函数肯定不可导,满足柯西-黎曼方程的复变函数不一定可导。

当然,在极坐标系中也存在柯西-黎曼方程:

存在下面两种证明思路:

  1. 在极坐标系中,比较沿径向逼近零()和沿周向逼近零,即()两种情形下的极限,就得到极坐标系中的柯西-黎曼方程。

  2. 从直角坐标系中的柯西–黎曼方程出发,按照变换公式:

    变换到极坐标系,也可得到极坐标系中的柯西–黎曼方程。

(4)复变函数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

函数可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,函数的偏导数存在且连续,并且满足柯西-黎曼方程。

证明充分性

由于偏导数连续,对于二元的实函数,我们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泰勒展开,相应的增量为:

时,

假如满足柯西-黎曼方程:全部化成关于的偏导数:

可以全部化成关于的偏导数:

(5)复变函数的求导法则

一般情况下,复变函数的求导法则与实变函数的求导法则相同。

三、解析函数

1、解析函数的定义

如果复变函数在点的邻域上可以处处求导,我们称复变函数点是解析的。更进一步,如果复变函数在区域上的每一点都是解析,我们称复变函数是区域上的解析函数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复变函数可能在某一点可导,但在这个点邻域的其他点是不可导的,如,在是可导,但在其他点是不可导,从而该函数不是解析的。所以解析性要求比可导性要求来得苛刻。

2、解析函数的特殊性质

(1)解析函数实部与虚部的正交性

如果复变函数在区域上是解析的,那么为常数)代表区域上的两组正交曲线族。

证明

如果函数是解析,那么满足柯西黎曼条件:

等值线在某点的梯度方向为: 等值线在某点的梯度方向为:

线线

2

如上面动图所演示函数,在初始状态下时,红线和蓝线分别表示的等值线,经过变化后,红线和蓝线仍然保持正交。

(2)调和函数

在平面区域上, 如果一个函数具有连续的二阶偏导数,且满足拉普拉斯方程:

如果函数在区域上解析, 则其实部和虚部均为上的调和函数。

证明

我们在后续=将会证明,某个区域上的解析函数在该区域上存在任意阶的导数。因此的二阶偏导数存在且是连续的。根据解析函数的柯西-黎曼条件:

因此,函数是个调和函数。同理,函数也是个调和函数。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调和函数统称为共轭调和函数。

给定了平面上的一个调和函数,如何求得与其共扼调和函数;或者说给定了某个解析函数的实部(或虚部)后,如何利用柯西–黎曼条件来确定这个解析函数?

不失一般性,假设解析函数的实部 已经确定,那么 的微分表达式为:

根据柯西-黎曼方程,可以写成:

这是一个全微分表达式,我们可以利用全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

已知解析函数的虚部,求实部和这个解析函数

在直角坐标中求偏导数比较繁琐,直观的分析,改用极坐标可能会方便一点:

根据极坐标下的柯西-黎曼方程:

极坐标下全微分表达式为:

两边积分得到:

最后得到解析函数:

四、平面标量场

  • 恒定场(稳态场):如果物理场(电磁场、声场、温度场等)与时间无关,只与空间位置有关,我们称之为稳态场。

  • 平面场:如果物理场沿空间某方向保持不变或者是均匀分布,我们只需要研究物理场在与该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变化规律,称之为平面物理场。

    :在没有电荷分布的区域,根据高斯定理,静电场的电势满足二维拉普拉斯方程,所以其电势可以视为某一解析函数的实部或虚部。把平面静电场的电势进行扩充到复空间中,用解析函数来表示该平面静电场的复势,该解析函数的实部或者虚部是实际问题的电势。

    不妨取设为静电势(一般情况下都是取电势为实部),曲线族“”为等势线族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有什么物理含义。在平面上任取两点,以及连接的任一曲线,我们来计算通过该曲线单位高度的电通量

    这样,两点值之差代表了电场穿过两点之间曲线的单位高度电场强度通量。因此 称为通量函数。

    对于液体的无旋流动、平面温度场等这类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物理问题,都可以考虑使用解析函数求解。

五、多值函数

1、为什么会出现多值函数

前面提到, 或者 是多值函数,具有多个分支。下面我们以根式函数 为例来介绍多值函数的性质。

的主幅角有两个值, 相应地, 有两个分支:

2、支点

3

见上图,现在在复平面上取一个点,宗量出发,沿着一条包含的闭合曲线回到(原来的点),转了一圈后增加了,显然出发,又到达了,也就是说,明明是同一个位置,只是因为多在复平面上转了一圈,就从一个分支变为了领一个分支。所以不能看作是两个独立的单值函数。如果沿着不包含的闭合曲线回到,则转了一圈后,的值没有改变,一直留在一个分支中。

因此,对于多值函数 来说,点具有这样的特征:当绕包含该点的曲线一周回到原来出发点时,对应的函数值将不再复原,从一个分支进入另一个分支,但是函数还是相同, 我们称该点为多值函数的支点。更进一步,如果绕支点周后,函数值复原,回到原来的分支,我们称该点为多值函数的阶支点。对于函数 ,显然,当沿包含支点的曲线两周后,值将还原,因此,的一阶支点。的一阶支点。对于函数,是二阶支点。

对于 这样一个多值函数,我们进行如下分析:

上述函数的虚部,每一个对应着不同的函数值。因此,对于同样的,由于幅角的多值性,取对数后的函数值将有无穷多个, 其黎曼面的分支也是无穷多个。显然,自变量绕原点一圈后函数值发生了改变,所以 的支点,同理,也是其另一个支点。

前面例子中,都提到了是一个支点,采取换元能够解决这个问题,使重新代回问题即可。

3、分支切割

因为多值函数在复平面上无法定义为单值解析函数。为了让函数在某一区域内单值,需要选择一个单值分支。这通常通过分支切割来实现,人为在复平面上去掉一条曲线,使得去掉后剩下的区域(称为分支面)上,函数变为单值。

为例,首先将 写作 。于是

这时, 只取 之间的那一值。我们人为从 向正无穷延伸一条射线(通常选为负实轴或正实轴),把复平面切开。例如,沿正实轴(, )作分支切割,则 的幅角 只取 。切割后的复平面,去除了正实轴(含端点 ),在剩下的区域上, 变成了单值函数。切割后,定义:

其中 表示对数的主值。

当然,并不仅仅是负实轴、正实轴射线可以作为切割线,只要是将多个支点连接起来的线都可以分支切割,因为这样切割后无法找到一条闭合的含有支点的轨迹,使得从一个分支跨越到另一个分支,而正实轴、负实轴的射线,可以看作是连接支点的一条线。

Footnotes

  1. 求解全微分方程的三种方法,参考文章:常微分方程求解(2)

作者信息:老官童鞋gogo
发表于:2025年09月19日
本文标题: 复变函数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