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数基础知识

引言

数学粗略地说是由三个大的分支组成:几何学、代数学和分析学。他们都离不开数这个基本概念。例如从“微积分”开始的分析学,是建立在严格的极限理论基础上的,而这一理论所依赖的就是实数体系的连续性。因此,要学好数学,必须先学习数的理论。

一、素数

1、素数的定义与检验

素数在数中占有异乎寻常的地位,素数的理论初步建立在欧几里得的《几何原本》之中。定义为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,如果除了1和其自身外,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,则称此自然数为素数(质数),否则称为合数。例如:2,3,5,7,11,13,17,19,23,29,31,37,41,43,47......都是素数。

【注】01既不是素数,也不是合数。

检验素数的基本方法:用2n 之间的所有整数去除n,均无法整除,则n为素数。

2、素数的性质

定义:若只有 1 能同时整除自然数MN,即不存在大于1的自然数同时整除MN, 则称MN互素的(或互质的)。

定理 1: 互素的两个自然数是与它们有同比自然数对中最小的。即:设m,n,p,q为自然数,如果pa=mn,且p,q互素,则pm,qn.

定理 2:(欧几里得引理)若素数p整除两自然数之积ab(记为pab ), 则pap整除a)或pbp整除b).

定理 3:裴蜀定理)若a,b是整数,且它们的最大公约数gcd(a,b)=d,那么对于任意的整数xy,整数ax+by必是d的倍数。特别地,一定存在整数x,y,使ax+by=d成立。
推论:a,b互素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x,y使ax+by=1


例 1:求平面上整点 (两个坐标皆为整数的点) 到直线y=53x+45的距离的最小值。

解: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知整点(m,n)y=53x+45的距离为,而gcd(25,15)=5由裴蜀定理知25m15n5的倍数,所以当25m15n=10 时,d取最小值:
dmin=2534=3485


定理 4:算术基本定理)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,如果不是素数,那么N可以唯一分解为有限个素数的乘积:N=p1a1p2a2pnan ,其中0<p1<p2<<pn为素数,指数ai(i=1,2,,n)为正整数。例如12=22×360=22×3×515246=2×32×7×112等等。

定理 5:素数有无穷多个。

证明:用反证法。假设素数只有有限多个,设为k个:p1,p2,,pk.
N=p1p2pk,有N+1>pi(i=1,2,,k).
那么:
N+1为素数,则与“素数只有k个”矛盾;
N+1为合数 , 则N+1可分解为若干个比它小的素数之积,而N+1不可能被 pi(i=1,2,,k)整 除,所以还存在不同于pi(i=1,2,,k)的素数,这又与“素数只有k个”这个假设矛盾。
综上可得,素数有无穷多个。

3、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猜想

相差2的两个素数称为孪生素数。例如:35111317194143等等。“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”这就是著名的孪生素数猜想,至今未得到证明,但数学家们相信这是正确的。

数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,主要研究整数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与理论。数论研究中最著名的猜想应该是“哥德巴赫猜想 " 了。1742 年,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:“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。"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,我们常常简称为“1+1”。

三、有理数和无理数

1、有理数的性质

  1. 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:有理数与有理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后还是有理数。
  2. 有理数的稠密性:任意两个不同的有理数之间存在无数个有理数。
  3. 有理数的可公度性:所谓可公度量,亦称为可通约量,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,指两个同是第三个量的整数倍的量.对于两个量AB,若存在第三个量C, 使A=pC,B=qC同时成立,这里p,q为自然数,则称量A与量B可公度或可通约,且称C是 A 与B 的一个公度,这时称AB可公度量可通约量.若不存在自然数 p,q 与量C,使A=pC,B=qC 成立,则称AB不可公度不可通约,这时A,B不可公度量不可通约量

    任意两个有理数r1r2存在公倍数,即m,nZ,mr1=nr2,设r1=m1n1,r2=m2n2,那么有(m2n1)r1=m1m2=(m1n2)r2

    (可公度性的集合意义)辗转相截:两条线段a,b长度为有理数,用 b去截a,若剩下c(0<c<b),则用c去截b,若剩下d(0<d<c)。则用d去截c必可经有限次相截刚好截完。

    a=m1n1,b=m2n2,则

    a=m1n2(1n1n2)=m1n2rb=m2n1(1n1n2)=m2n1r

    其中r=1n1n2a,b的一个公度。

2、无理数的性质

  1. 正方形的边长与其对角线长不可公度:
    如图,设正方形边长为1,将边长与对角线辗转相截:在AC上截得AE=AB,过点ABF的垂直平分线。有ABFAEF,于是BF=EF,接下来即为小正方形CEFG的边长EF去截其对角线FC,这样可以无穷无尽地截下去,永远截不完 ......

    1

  2. 定义:不能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称为无理数。


    例 2:2是无理数
    证明:(反证法)假设2=mnm,n为互素的正整数),那么有2n2=m2,所以m是偶数,记m=2k,kZ+n2=2k2n是偶数,与m,n互素矛盾。因此2是无理数。

    例 3:证明:如果n不是完全平方数(等于某整数的平方的正整数),则n为无理数。
    证明:(反证法)假设n=pq(p,q为互素的正整数 ),那么nq2=p2.
    因为n不是完全平方数,所以n=pq不是整数,存在kZ+使得k<pq<k+1,即0<pkq.<q.
    考察 p(pkq)=p2kpq=nq2kpq=q(nqkp),于是有pq=nqkppkq=p1q1.其中q1=pkq<qp1<p.也就是说可找到正整数 p1<p,q1<q,使得假设p1q1=pq;那么用p1,q1代替p,q可进行以上“操作”,又可以找到正整数p2<p1,q2<q1,使得假设 p1q1=p2q2
    这样的“操作”可以一 直进行下去,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p,q是有限的自然数。矛盾。
   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到,无理数有无穷多个。

​ 其实,无理数远不止这些n.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,实数布满了整个数轴。

四、代数数与超越数(实数范围内)

  1. 代数数定义:如果b是某整系数多项式anxn+an1xn1++a1x+a0(其中n为正整数,an0,ak为整数,k=1,2,3,,n)的根,则称b代数数

​ 例如:
​ (1) 任意有理数mn为代数数,因为它是一次整系数多项式 nxm 的根。
​ (2)2是代数数,因为它是二次整系数多项式x22的根。

  1. 代数数经加、减、乘、除(分母不为零)四则运算后仍为代数数。
  2. 不是代数数的数称为超越数,例如π,e是超越数。
  3. 可以证明,当a0为有理数时,sinaπ,cosaπ是代数数,而 sina,cosa是超越数。

五、等势集与可列集

  1. 定义:A,B为两个集合,如果存在一个从AB的一一对应映射 (双射),则称集合A与集合B等势,也称AB等势集。记作AB.
  2. 两个有限集合等势当且仅当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等。
  3. 空集只与空集自身等势。
  4. 等势具有如下性质:

    (1) 自反性:AA.
    (2) 对称性:若AB,则BA.
    (3) 传递性:若AB,BC,则AC.

例如:
全体正整数集N+={1,2,3,...}和全体偶数集{2,4,6,...}等势。可作双射f(n)=2n,n=1,2,3,
自然数集和全体整数集等势。可作双射f(n)={k,n=2k(k+1),n=2k+1,k=0,1,2,3,

  1. 定义:如果集合A与自然数集等势,则称集合A可列的(或可数的)。对应之前所学:可数集

    正整数集、整数集都是可列的,全体有理数集也是可列的。我们只要考虑全体有理数集中的元素是否可以排成一个队列,显然只要考虑正有理数的情形即可。我们以有理数(分数)的分母大小为序,写出所有正有理数如下:

    1

    现从左上角开始,按箭头方向将所有的数排成队列 (跳过前面已出现的数字
    1,2,12,3,13,4,32,23,14,5,15,6,

    这样就把所有的正有理数排成队列了。如果我们将0排在第一位,然后将每个正有理数的相反数插入到自己的后面,那么就把全体有理数排成队列了,因此全体有理数集是可列的。

  2. [a,b]上的实数与[c,d]上的实数是等势的。(0,1)上的实数与实数集R也是等式的。

    1

  3. 反证法证明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(无理数是不可列的),即证(0,1)上的实数是不可列的。
    假设(0,1)上的实数可列。
    我们用小数表示,可和自然数对应如下:

    00.a1a2a3a4a5
    10.b1b2b3b4b5
    20.c1c2c3c4c5
    30.d1d2d3d4d5

    现取(0,1)内一数a=0.p1p2p3p4p5,使得:p1a1,p2b2,p3c3,p4d4,(且pk0,9)这样,数a不在对应的队列中, 因为a和队列中的数至少有一位数字不同。矛盾。
    所以,(0,1)上的实数不可列。即全体实数(无理数)是不可列的。

  4. 若集合A,B可列,那么集合AB是可列的。
  5. 现取无理数集的一个真子集:
    W={2,22,32,42,52,},显然它与有理数可一一对应,即与有理数集等势,所以说无理数此有理数多。
    另外可以证明:全体代数数集是可列的,全体超越数集是不可列的。
打赏
评论区
头像
  • 高兴
  • 小怒
  • 脸红
  • 内伤
  • 装大款
  • 赞一个
  • 害羞
  • 汗
  • 吐血倒地
  • 深思
  • 不高兴
  • 无语
  • 亲亲
  • 口水
  • 尴尬
  • 中指
  • 想一想
  • 哭泣
  • 便便
  • 献花
  • 皱眉
  • 傻笑
  • 狂汗
  • 吐
  • 喷水
  • 看不见
  • 鼓掌
  • 阴暗
  • 长草
  • 献黄瓜
  • 邪恶
  • 期待
  • 得意
  • 吐舌
  • 喷血
  • 无所谓
  • 观察
  • 暗地观察
  • 肿包
  • 中枪
  • 大囧
  • 呲牙
  • 抠鼻
  • 不说话
  • 咽气
  • 欢呼
  • 锁眉
  • 蜡烛
  • 坐等
  • 击掌
  • 惊喜
  • 喜极而泣
  • 抽烟
  • 不出所料
  • 愤怒
  • 无奈
  • 黑线
  • 投降
  • 看热闹
  • 扇耳光
  • 小眼睛
  • 中刀
  • 呵呵
  • 哈哈
  • 吐舌
  • 太开心
  • 笑眼
  • 花心
  • 小乖
  • 乖
  • 捂嘴笑
  • 滑稽
  • 你懂的
  • 不高兴
  • 怒
  • 汗
  • 黑线
  • 泪
  • 真棒
  • 喷
  • 惊哭
  • 阴险
  • 鄙视
  • 酷
  • 啊
  • 狂汗
  • what
  • 疑问
  • 酸爽
  • 呀咩爹
  • 委屈
  • 惊讶
  • 睡觉
  • 笑尿
  • 挖鼻
  • 吐
  • 犀利
  • 小红脸
  • 懒得理
  • 勉强
  • 爱心
  • 心碎
  • 玫瑰
  • 礼物
  • 彩虹
  • 太阳
  • 星星月亮
  • 钱币
  • 茶杯
  • 蛋糕
  • 大拇指
  • 胜利
  • haha
  • OK
  • 沙发
  • 手纸
  • 香蕉
  • 便便
  • 药丸
  • 红领巾
  • 蜡烛
  • 音乐
  • 灯泡
  • 开心
  • 钱
  • 咦
  • 呼
  • 冷
  • 生气
  • 弱
  • 阿鲁
  • 泡泡
文章目录